‌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3月6日,由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矿产资源利用与冶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围绕联合实验室建设进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国际合作深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军,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对外合作处)处长佟永兴,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牛一丁出席推进会。

 

 
 

牛一丁表示,联合实验室是中蒙两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他强调,项目团队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选矿工艺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将实验室打造为中蒙科技合作的高地和产业发展的引擎。佟永兴表示,实验室的建立是推动中蒙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举措,未来需加强战略引领、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负责人张军教授就项目阶段性进展进行了汇报,目前,实验室已完成境内3000平方米、境外600平方米的实体研发场地建设,组建了覆盖地质矿物研究、采选矿技术优化等领域的科研团队,并针对蒙古国Asgat银多金属矿开发了绿色选矿新工艺,铜精矿品位达16%、回收率超83%,初步实现技术指标。此外,联合实验室已开展国际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3次,形成开放共享的科研合作机制。

 
 
 
 

会议特邀福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内蒙古战略研究中心相关专家对项目进展进行评议。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在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要求开展的相关工作总体进展良好。为更好的凝练实验室建设特色优势及完成项目验收,建议加快蒙古国西部某银多金属矿选矿技术研发、加强中蒙双方实验室合作交流、加强人才培养等。

 
 
 
 
 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聚焦2025年项目验收目标,加快推动三项核心任务:一是优化Asgat矿区选矿工艺,确保锑精矿品位达标,形成可推广的绿色选矿技术体系;二是完善实验室运行机制,链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打造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国际合作示范平台;三是推进选矿新技术在蒙古国及中亚矿区的应用,助力区域矿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本次推进会为项目高质量收官厘清了路径,也为中蒙科技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联合实验室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以科技创新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矿产资源利用与冶金研究所

 

创建时间:2025-03-07 18:45